政策紅利疊加科技行情,權益類基金迎“上新潮”
21世紀經濟報道特約記者龐華瑋 廣州報道
在經歷基金行業發行放緩后,權益類新基金發行回暖,正在迎來“上新潮”。
2025年一季度,以認購起始日口徑計算,共計229只股票型、混合型基金成立,創近三年以來的單季新高,首募規模近千億元。
多位接受采訪的機構人士指出,隨著DeepSeek橫空出世、機器人等科技板塊大漲,A股市場投資者信心得到有效提振,使得權益類基金吸引力提升。而基金公司在政策引導和市場環境的影響下,重點發力指數產品,搶占市場份額。
展望未來,業內人士認為,權益基金的發行熱情還在持續,未來新基金的發行將繼續呈現指數基金蓬勃發展、創新產品不斷涌現的趨勢。
權益類基金發行回暖
“2025年一季度,權益類基金的發行呈現顯著回暖的趨勢,其中一季度新發基金中權益類基金占比顯著提升,尤其是股票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表現突出。此外,權益類基金的發行規模也有所增加,尤其是被動指數型基金在新發基金中占據主導地位。”4月3日,排排網財富理財師負責人孫恩祥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表示。
Wind數據顯示,以認購起始日口徑計算(下同),截至2025年3月31日,2025年一季度首發成立310只基金(主基金口徑,不含轉型基金,下同),募集規模2251.69億元。
其中,股票基金181只,占比58.39%;募集資產規模829.36億元,占比36.83%;混合基金48只,占比15.48%;募集資產規模143.13億元,占比6.36%。
2025年一季度,共計229只權益基金(股票型+混合型基金,下同)成立,創近三年(2022年二季度以來)單季新高,占一季度新基金總數310只的近四分之三,為73.87%,這一比例也是近九年來的單季新高。
2025年一季度,權益基金(股票型+混合型基金)首發規模為972.49億元,占比43.19%。這一比例是最近三年以來的單季第二高,單季第一高是2024年四季度。
也就是說,權益基金自“924行情”以來,正迅速回暖,迄今權益基金發行已連續兩個季度回暖。
按認購起始日口徑,去年四季度權益基金發行數量為193只,發行規模為1755.87億元,在近10個季度中均排名靠前。
具體來看,基金公司對于權益基金的發行熱情,主要集中在指數基金,一季度的229只新成立權益基金中,有177只指數基金,占比77%。
這種權益基金的新發熱情還在延續,截至4月3日,4月以來僅3個交易日就有71只新基金成立,其中有51只是權益類基金(44只股票型基金+7只混合型基金),占發行總數超七成,為71.83%;其中有43只是指數基金,占權益類新基金的84%。
“主被動共生、細分突圍”
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表示,2025年一季度權益類基金的發行明顯回暖,發行數量創出近10個季度以來的單季新高,這是和2024年9月之后政策轉向帶來的股市大幅上漲有關,此后投資者的信心得到有效提振。2025年一季度科技板塊大漲,特別是機器人主題基金,漲幅甚至達到40%以上,獲得了比較好的賺錢效應,帶動了基金的發行。
此外,孫恩祥認為,受益于政策紅利釋放,監管層持續推動指數化投資發展,出臺多項支持政策,為權益類基金特別是被動指數產品創造了良好的發展環境。同時,監管機構推動指數化投資的發展,進一步激發了市場對權益類基金的關注。
“2025年一季度權益類基金發行規模有所增長,特別是被動指數型基金表現突出,例如中證A500ETF及鏈接基金、自由現金流ETF等。”格上基金研究員托合江說。
托合江指出,隨著DeepSeek橫空出世、機器人技術發展,市場風險偏好顯著提升,A股市場投資者信心有所恢復,使得權益類基金吸引力提升。而基金公司在政策引導和市場環境的影響下,重點發力指數產品,搶占市場份額。
“預計今年后面幾個季度,權益基金的發行還會比較好,因為市場的賺錢效應明顯提升,這會吸引更多的居民儲蓄通過買基金來入市。”楊德龍說。
托合江認為,未來基金行業的競爭格局將呈現“主被動共生、細分突圍”的多元化趨勢,而未來新基金的發行也將繼續呈現指數基金蓬勃發展、創新產品不斷涌現的趨勢。包括中證A500ETF、中證A500紅利ETF、科創綜指ETF、自由現金流策略類ETF在內的創新產品不斷涌現,滿足投資者多樣化的投資需求。
孫恩祥分析,接下來新基金發行將呈現出兩大特點和趨勢:首先,權益類基金仍將維持新發基金主力地位,其中指數型基金和主動權益型基金可能呈現"雙輪驅動"發展態勢。其次,市場將呈現更加多元化發展趨勢,現金流ETF等創新型產品有望成為新的市場熱點,這類產品能夠有效滿足不同風險偏好投資者的資產配置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