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對等關稅靴子落地,“經濟毒丸”傷害世界?
中新網4月3日電(魏晨曦)當地時間4月2日,美國籌備已久的“對等關稅”靴子落地。
當地時間4月2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在白宮簽署兩項關于所謂“對等關稅”的行政令,宣布美國對貿易伙伴設立10%的“最低基準關稅”,并對某些貿易伙伴征收更高關稅。白宮發布的文件顯示,針對所有貿易伙伴加征的10%關稅將于5日生效。
這一被美媒形容為“史上最激進”的關稅政策,或將迅速引發國際市場震蕩。此前,已有多國政府及企業紛紛發聲抗議,經濟學家更是警告稱,這場即將改變世界的“關稅豪賭”,可能加速全球經濟衰退。
關稅“靴子”落地前
白宮爭論不休
此舉頒布前,圍繞關稅具體實施細則,美國新一屆政府內部存在顯著分歧。
據美國《華爾街日報》披露,白宮經濟顧問團隊與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就一些細節爭論不休。
其一,豁免名單。一種聲音主張對“戰略盟友”部分豁免,另一種聲音堅持“無差別執行”加稅政策。
其二,行業針對性。彭博社援引消息人士稱,早些時候,針對半導體行業的關稅定為25%,而汽車行業因本土車企游說壓力暫緩加征關稅,暴露出美國政策的“雙重標準”。
事實上,美國內部反對聲音不斷。美國商會會長克拉克更是在聲明中直言不諱:“(美國)政府正在用關稅大棒砸自己的腳。”
經濟衰退警報拉響
全球損失難以估量
美國“對等關稅”政策落地前,多家國際媒體和權威機構早已發出警告,稱這種“以牙還牙”的貿易報復措施,不僅會反噬美國自身經濟,更拉響了全球經濟衰退的警報。
美國勞工部測算,新關稅或推高全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約2.3個百分點,抵消美聯儲降息效果。
路透社則預測,美聯儲可能在6月緊急降息50個基點,以應對關稅引發的通脹壓力。
彭博社分析稱,美國加征關稅導致全球供應鏈成本上升40%,跨國公司被迫重構生產網絡。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報告稱,若貿易戰持續一年,全球GDP損失將達7%,相當于法國和德國經濟總和。
“對等”幌子下
本質是不公平貿易
“對等”一詞英文為reciprocal,既可譯為“互惠”,也可譯為“對等”。但在美國新一屆政府“關稅大棒”語境下,中文譯法以“對等”更能客觀體現和突出貿易“對手”之間的平等待遇。
美方聲稱,征收“對等關稅”是為了“減少貿易逆差”,解決與貿易伙伴之間“其他不公平和不平衡的貿易問題”。
不過,分析指出,打著所謂“追求公平”的旗號,對關稅“一刀切”,實質上是囿于“零和博弈”思維,推行貿易保護主義的新工具。
在外界看來,美國所謂“對等關稅”存在兩大本質缺陷:
其一,違背公平發展權原則。
世貿組織數據顯示,發展中國家對美平均關稅遠高于美國原稅率,強行“對等”將扼殺這些國家的工業發展空間。
分析指出,在經濟發展不對等、經濟實力不對等的情況下,美國實施“對等關稅”是不公平的,將進一步拉大世界貧富差距。一些欠發達國家雖不是美國“對等關稅”的重點對象,但可能受到更大沖擊。
其二,嚴重破壞多邊體系。
分析認為,執著于全部對等、完全對等,是非理性的行為。該行為破壞多邊體系的核心在于其單邊主義和保護主義傾向,直接違背了以世界貿易組織(WTO)為核心的多邊貿易規則,削弱了全球貿易合作的互信基礎。
美國智庫彼得森研究所報告指出,美國單邊行動已使WTO爭端解決機制陷入癱瘓。
多名專家認為,美國強推的新關稅政策,猶如一顆精心包裝的“經濟毒丸”。短期看似能靠“極限施壓”逼對手就范,實則正在“毒化全球貿易生態”。
分析稱,當美國政客們高喊“美國優先”時,世界經濟已開始為這場豪賭“埋單”:供應鏈斷裂的骨牌效應正在顯現,而最終反噬的,恐怕正是美國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