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嘯虎再發聲,不提人形機器人,只對AI應用興奮
經濟觀察報 記者 任曉寧
近期,金沙江創投管理合伙人朱嘯虎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正批量退出人形機器人公司”,讓他再次走到風口浪尖。
3月31日下午,中關村論壇最后一天,朱嘯虎在AI未來論壇上發表演講,主持人向他拋出話題回應人形機器人泡沫的爭議,但在該論壇上他一句也沒提到人形機器人。
不到20分鐘的發言時間,朱嘯虎維持了他語速飛快的特色,密集輸出內容。他用了較長時間介紹AI應用,強調這是目前讓他興奮的領域,也是他正在忙碌關注的賽道。
“過去6個月,在中美都能看到,有非常多做AI應用的創業公司收入正爆發增長。”朱嘯虎說。具體表現是這些公司周收入環比增長10%以上,月收入環比增長20%以上。這些公司團隊一般只有十幾個人,能在6至12個月內做到千萬美元的收入。朱嘯虎認為,這種增長速度,非常類似當年“百團大戰”的增長速度。
朱嘯虎將這定義為AI應用到達了iPhone3時刻。
這些公司大多在做某個細分領域的AI應用,比如客服、銷售、會議紀要、營銷文案、語言教學等場景。
一些投資人認為,上述細分領域的AI應用沒有壁壘,因此不愿意投資,朱嘯虎覺得,這與移動互聯網初期一些人不敢投資APP公司的狀況很相似,“當年大家看不起滴滴,看不起餓了么,看不起小紅書,在A輪的時候我們分給別人,都沒人要”。
他不贊同AI應用公司要具備技術壁壘,認為技術壁壘都是騙人的,真正AI應用公司的壁壘在技術之外,能夠做苦活累活,做大廠不愿意做的事。
朱嘯虎舉了幾個他認為很不錯的例子。一家文生圖公司,AI技術主要來自開源模型,他們的核心能力是圖片編輯能力,主要用戶是專業設計師,月活達到500多萬,而國內設計師規模約2000萬。這家公司在收費很克制的前提下,其月收入增長非常快。
另一個例子是一位中國年輕人在美國創業的AI硬件公司,他們的產品非常簡單,大小僅有電子名片一樣,貼在手機后面,可以將電話會議轉成會議紀要。去年,這家公司收入7000多萬美元,現在月收入超過1000萬美元,增長顯著。目前這家公司準備在美國IPO。
朱嘯虎認為,AI應用將誕生巨大的機會,創業者要在技術之外,要更懂商業,同時要全力出海。他給中國AI創業者的建議是,在國內打磨產品、打磨團隊,然后馬上出海。他發現,中國AI應用團隊在日本、東南亞、中東等地是沒有競爭對手的。目前全世界只有中國和美國的團隊有AI落地能力,不少美國AI團隊中中國人甚至占到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