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來全國超30城優化、取消住房限售,業內:極大提升房屋交易市場流動性
又有一城加入取消商品住房限售的隊伍。
據南京發布,3月31日,南京市舉行進一步促進南京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有關政策新聞發布會。會上,南京發布穩定房地產市場的“房七條”,其中明確,自2025年3月31日起,南京市范圍內取消限售,商品住房在取得不動產權登記證書后即可上市交易,有效滿足居民各類置換改善需求。
限售政策最初是為了應對房地產市場過熱而出臺的調控措施。以南京為例,其住宅限售政策始于2017年。2017年5月13日,南京市政府辦公廳出臺《南京市關于進一步加強房地產市場調控的通知》,并自5月14日起正式執行。該通知規定,居民家庭、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等新購買的住房(新購買是指自本通知執行之日起購買),須取得不動產權證書滿3年后方可辦理轉讓合同備案和登記手續,贈予住房也同樣納入3年限售范圍。到了2022年5月,南京對限售政策進行調整,對于預售商品房,限售時間從原來的辦理產權證滿3年,調整為合同備案日期滿3年。
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11月,南京松綁限售政策,買房人購買新建商品房后,名下處于限售期的二手房可上市交易;二孩及多孩家庭且有未成年子女的,名下處于限售期的二手房也可上市交易。
業內認為,此次南京全面取消限售,有助于改善住房置換流通,對于改善性需求釋放有一定的助力效果。
上海易居房地產研究院副院長嚴躍進指出,從房屋交易的流動性角度來看,過去限售政策的出臺,主要是從限制房屋交易短線操作的角度出發,旨在防范各類投資投機需求和快進快出的炒作現象,本質是限制了流動性。當前取消限售政策,吻合了房地產市場供求關系的新變化,體現了精準施策、響應群眾呼聲的導向。取消限售政策后,商品住房的上市交易將不再受時間或其他條件限制,這將極大提升房屋交易市場的流動性,也體現了住房市場“市場化”的導向。
機構監測數據顯示,2024年以來,全國超30城優化、取消限售政策。其中一線城市廣州和深圳已分別于去年5月、10月取消限售。今年2月,重慶也宣布取消限售。
據中指研究院監測,在22個重點城市中,目前北京、上海、杭州、成都、蘇州、無錫等地仍有限售政策未取消,如杭州去年10月后,新出讓地塊需搖號項目不再執行限售,但已執行限售項目未取消限售;成都去年10月后,新取得房產證的住房可上市交易,但過去已經納入限售的住房仍執行限售;北京對限競商品房、共有產權房的限售政策仍在;上海則對按照優先購房政策購買的新建商品住房,在購房合同網簽備案滿5年后方可轉讓。
58安居客研究院院長張波認為,南京全面取消商品住房限售,目的在于推進房地產市場走穩,并拉動更多有效置業人群入市。作為長三角核心城市,南京的調控轉向對全國諸多高能級城市都有示范效應,標志著去除各類行政限制會進一步擴大化,政策導向從“防炒房”到“促流動”轉變。從效果來看,這也會增大二手房上市掛牌量,并帶動更多存量房流通,實現“賣舊換新”的良性循環。但值得關注的是,取消限售之后,大量二手房上市也可能導致部分集中掛牌量增多的區域和小區房價短期內出現波動,對市場產生一定影響。同時二手房也可能對新房形成更為明顯的分流,導致二手房成交比例進一步增大,這一雙刃效應也應關注。
張波認為,取消限售在杭州、成都等城市全面推行的可能性較大,但一線城市政策調整會更為審慎,尤其是核心區域的限購、限售放松的可能性在近期都較小。
記者 計思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