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經緯3月29日電 題:AI消費產品大規模落地,技術和成本仍是關鍵瓶頸
作者 劉剛 南開大學經濟研究所所長、中國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戰略研究院首席經濟學家
近日,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商務部《關于支持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培育建設的若干措施》的通知,要求辦好中國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精品消費月,增加優質商品和服務供給。推動人工智能、虛擬現實、大數據等技術在消費領域深化應用,打造一批“人工智能+消費”場景。持續開展消費品以舊換新,加快推廣智能家居、智能家電、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等產品。深入實施消費品“三品”(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戰略,高質量開展“三品”全國行,分級打造中國消費名品方陣。為什么國家如此重視新技術在消費領域的應用?又將培育哪些新增長點?
新消費是拉動經濟增長的關鍵引擎
通常情況下,新的消費熱點由技術創新推動,消費和技術創新之間存在著相互促進的緊密聯系。新興技術的發展通過新產品以及原有產品功能、性能的改進,能夠引發新的消費浪潮;而新消費的規模化又會進一步引導新的技術創新,從而形成新消費增長和技術創新的良性互動。
以智能手機為例,它的出現是技術創新的成果。其具備了強大的計算能力、便捷的通訊功能和豐富的應用生態等。而智能手機的廣泛應用,又極大地帶動了移動互聯網消費的發展。人們通過手機進行線上購物、社交娛樂、學習辦公等各種活動,創造了巨大的經濟價值。由此可見,技術創新對消費的拉動作用是巨大的。
目前,人工智能(AI)作為新興通用目的技術,應用場景極為廣泛。通過“人工智能+”戰略的實施,不僅能夠帶來新的產品,還能提升原有產品的性能,進而引發新的消費浪潮。比如,智能客服系統利用人工智能技術,能夠為用戶提供更高效、精準的服務,提升用戶體驗;智能教育產品能夠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提供個性化的學習方案,滿足不同學生的需求,激發教育消費市場。
人工智能在消費領域滲透尚處初步階段
到目前為止,人工智能的應用主要集中在第三產業,占比超過七成。這主要是因為消費互聯網的發展為人工智能應用創造了條件。
與互聯網時代的消費革命相比,人工智能的深度應用將催生新的消費浪潮。在互聯網時代,消費革命主要體現在信息的傳播和交易的便捷性上,例如電商平臺的興起,讓消費者能夠更輕松地購買到全球各地的商品。而人工智能則更加深入地改變了生產和消費的方式。例如,具身智能在養老和家庭服務中的應用,能夠為老年人提供更貼心的照顧;端到端大模型的創新發展和自動駕駛汽車的應用,將徹底改變人們的出行方式。此外,人工智能在工業制造業中的廣泛應用,能夠持續提升現有產品的功能和性能,提升消費者的消費體驗,為擴大消費創造條件。
目前,制約AI消費產品大規模落地的關鍵瓶頸仍然是技術和成本。例如,許多需求是剛性的,卻沒有得到滿足。在低空經濟領域,由于技術尚不成熟,單機智能和基礎設施的智能化水平都有待提高,所以低空經濟尚未得到充分發展。再比如,一些高端智能家居產品雖然具有先進的功能,但由于成本較高,價格昂貴,導致消費者望而卻步,難以大規模落地。
“三品”戰略下如何借力AI實現升級?
“三品”戰略(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的核心在于推動消費品行業向高端化、智能化、個性化發展。而AI正是實現這一目標的關鍵驅動力。傳統企業要真正借力AI升級,不能僅停留在技術應用層面,而應圍繞消費者需求,構建“智能生產—智能產品—智能服務”的全鏈條升級模式。
首先,AI能精準捕捉消費趨勢,助力“增品種”。傳統企業往往依賴市場調研或經驗判斷,而AI可以通過大數據分析實時洞察消費者偏好。例如,服裝企業可利用AI分析社交媒體流行趨勢,快速生成個性化設計方案,推出符合市場需求的差異化產品,避免同質化競爭。
其次,AI賦能智能制造,提升“品質”競爭力。在家電行業,AI質檢系統能自動識別產品缺陷,精度遠超人工檢測;在食品行業,AI可優化生產參數,確保口感一致性。這些技術不僅降低次品率,還能提高產品可靠性,增強消費者信任。
最后,AI助力“創品牌”,增強用戶體驗。智能產品本身就能成為品牌差異化的賣點。例如,智能家居品牌可通過AI語音助手提供個性化服務,讓用戶感受到科技帶來的便捷,從而提升品牌溢價能力。當然,AI的應用也面臨數據隱私等問題。企業需在合規前提下,通過透明化數據使用規則(如用戶協議)和強化數據安全措施,建立消費者信任。(中新經緯APP)
中新經緯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責任編輯:孫慶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