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經緯3月27日電 (宋亞芬)近日,深圳發布獨角獸企業遴選評價和培育政策申報指引,將為入庫獨角獸企業提供“一對一”深度賦能服務。
獨角獸企業在培育壯大新興產業、未來產業中可以發揮哪些重要作用?促進我國獨角獸企業持續快速發展,應做好哪些重要工作?就此,中新經緯對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教授蔡繼明進行了專訪。
中新經緯:培育壯大新興產業、未來產業為何要支持獨角獸企業發展?
蔡繼明:獨角獸企業通常指成立時間不超過10年、估值超過10億美元的未上市創業公司,它們是科技創新和新質生產力的典型代表。目前,獨角獸企業主要分布在人工智能、生物技術、新能源等前沿領域,它們展現出強大的創新精神和技術突破能力,這些能力是推動傳統經濟向創新型經濟轉型的關鍵。
在全球科技競爭愈發激烈的背景下,獨角獸企業作為新質生產力的核心,對推動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發展具有三重戰略價值:第一,它們是關鍵核心技術突破的“攻堅者”。獨角獸企業憑借靈活的機制和高效的研發投入,在人工智能、量子計算等關鍵領域實現技術突破。以寒武紀為例,其自主研發的7nm的590芯片性能接近英偉達A100的80%,助力國產服務器算力大幅提升,打破了國外的技術壟斷。
第二,獨角獸企業是產業鏈升級的“賦能者”。它們通過技術外溢,推動傳統產業智能化轉型。例如,寧德時代在動力電池領域的技術突破,不僅推動新能源汽車續航里程突破1000公里,還帶動了上游鋰電材料、下游充電樁等產業鏈的協同升級,拉動了超萬億元的產值規模。
第三,獨角獸企業是新經濟增長極的“開拓者”。它們通過場景創新催生新業態,如商湯科技的AI技術已應用于智慧城市、醫療影像等40余個垂直領域,開辟了數字經濟的新領域。支持獨角獸企業的發展,不僅是實現科技自立自強的必然選擇,也是培育新質生產力、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的核心途徑。只有強化企業的創新主體地位,才能在全球科技革命的浪潮中搶占先機,為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此外,獨角獸企業的迅猛發展能夠促進上下游產業的協同與共生,并創造大量高附加值的就業機會,推動經濟結構的優化和產業升級。同時,它們的成功上市和資本運作,也能為金融市場注入新的活力。
中新經緯:支持獨角獸企業可以促進哪些行業發展?
蔡繼明:獨角獸企業的成長對于引領各產業把握新機遇、占據未來競爭的新高地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這些企業往往聚集在新興產業和前沿技術領域,它們的快速發展有助于加速科技成果的轉化和應用,同時推動傳統產業向數字化、智能化轉型。
以人工智能為例,技術的賦能作用在傳統產業中尤為顯著。獨角獸企業運用人工智能技術可以促進傳統制造業的智能化升級。例如,曠視科技的工業AI質檢系統在汽車零部件生產中的應用,大幅提升了檢測效率,降低了人工成本;云知聲的智能語音系統在醫療問診中的應用,實現了病歷自動生成,醫生的工作效率大大提升。這類技術革新不僅催生了千億級的AI服務市場,還重塑了傳統產業的競爭格局。
在新能源行業領域,獨角獸企業通過技術創新構建綠色能源生態系統。陽光電源的光儲融合技術將光伏發電成本降至0.15元/度,助力中國新能源標準和技術方案的全球推廣。這證明了獨角獸企業的雙重價值:它們不僅通過硬科技的突破重塑了產業的核心,還通過生態協同擴大了經濟的外延,為國家培育新的生產力、實現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核心動力。
中新經緯:中國各地獨角獸企業發展是否平衡?
蔡繼明:目前,我國的獨角獸企業主要集中在少數大城市,例如北京、上海、深圳等,而大多數城市尚未孕育出獨角獸企業,這反映了區域發展不均衡的問題。為了促進獨角獸企業的發展,我們不僅需要東部沿海地區保持活力,還應確保中西部地區得到充分發展,這將有助于減少區域經濟差異,促進區域經濟的均衡增長。
為解決這一發展不平衡的問題,我們需要從政策引導、資源傾斜和協同發展三個方面著手:首先,實施精準的政策。在中西部地區開展“百城育苗”專項行動,中央財政與地方資金相結合,支持成都、西安等城市依托其區域優勢發展特色產業。其次,定向傾斜資源。在東北地區建立“高端裝備創新基地”,利用哈爾濱工業大學、大連理工大學等高校的科研優勢,推動技術成果的轉化。最后,推動飛地經濟的協同發展。通過“東部研發+中西部制造”的跨區域合作模式,促進產業梯度轉移。通過這些措施,我國獨角獸企業正從“單極引領”向“多極協同”轉變。未來,我們將進一步優化區域創新生態系統,為高質量發展注入均衡的動力。
中新經緯:什么是促進我國獨角獸企業持續快速發展的重中之重?
蔡繼明:關鍵在于完善創新生態系統和培育機制,即打造一個從“種子獨角獸”到“潛在獨角獸”再到“獨角獸”的全生命周期培育體系,并制定出科學合理的分類標準和評估指標。
建議在評選獨角獸企業時,應綜合考慮多個維度:第一是企業估值,需達到70億元人民幣以上;第二是技術層面,企業應具備獨創性或顛覆性的技術,或者擁有難以復制的商業模式;第三是成立年限,大約10年;最后,企業需符合當前政策導向,且無重大負面輿論。
此外,建議設立獨角獸創新示范基地和“獨角獸企業孵化基地”,為企業提供全方位的支持服務。只有構建起全生命周期的培育體系,才能有效解決獨角獸企業數量不足、部分企業增長緩慢等問題;同時,創新生態的完善將吸引更多社會資本的投入,為獨角獸企業的持續快速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最后,應加大對獨角獸企業的研發投入支持,鼓勵企業與高校、科研機構合作,推動核心技術的突破和應用;同時,加強對科技創新企業家的培訓,提升企業管理水平。(中新經緯APP)
中新經緯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責任編輯:張芷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