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程消金歷時兩年增資終成型 中小消金公司難追10億元門檻
北京商報訊(記者 廖蒙)歷時兩年,這家消費金融機構增資終于落地。3月26日,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四川金融監管局日前發布四川錦程消費金融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錦程消費金融”)增加注冊資本及調整股權結構的批復,同意錦程消費金融注冊資本由4.2億元變更為10億元,增加5.8億元。
隨著注冊資本的增加,錦程消費金融股權結構也有相應調整。錦程消費金融主要股東中,成都銀行出資金額39990萬元,持股39.99%;成都天府軟件園有限公司出資金額28197.3萬元,出資比例28.2%;周大福企業有限公司出資金額17850萬元,出資比例17.85%。
綜合出資金額和比例來看,本次增資后,錦程消費金融大股東成都銀行持股比例小幅上升,仍是錦程消費金融第一大股東,此前為38.8571%。周大福企業有限公司持股比例由25%稀釋至17.85%,成都高新投資集團旗下全資子公司成都天府軟件園有限公司持股比例從20.59%增加至28.2%,成為該公司第二大股東,地方國資股東持股比例進一步提升。
此外,北京商報記者查詢發現,錦程消費金融當前尚未就增資事項進行工商變更。按照監管要求,錦程消費金融應按照有關規定及時辦理變更事宜。
作為首發的“老四家”持牌消費金融機構之一,錦程消費金融整體表現居于行業中后位置。從業績來看,2024年上半年,錦程消費金融營收、凈利雙降,其中營收5.3億元,同比下降3.71%;凈利潤8022.55萬元,同比下降49.62%。
針對本次增資預計何時能夠正式落地、錦程消費金融業務發展和業績提振有何規劃,北京商報記者向錦程消費金融方面進行采訪,截至發稿未收到相關回復。
在素喜智研高級研究員蘇筱芮看來,錦程消費金融歷時兩年增資終于獲批,屬于中小消費金融公司增資歷程較長的一種折射。而地方國資股東持股比例提升,能夠在進一步鞏固資本實力的同時,提升錦程消費金融的合規性。
正如蘇筱芮所言,錦程消費金融的增資意向,最早可以追溯至2022年末。2022年12月,成都銀行公告稱,計劃通過“資本公積轉增+現金增資”的方式,增資5.8億元,同時擬引入新投資者。兩年后,成都銀行在2024年末再度披露,錦程消費金融計劃通過資本公積轉增、未分配利潤轉增以及現有股東現金出資這三種方式,將注冊資本增加至10億元,但并未提及引入新股東。
在2024年末的公告中,成都銀行還提到,因在投資者遴選階段未征集到足夠的合格投資者,錦程消費金融前序增資方案被終止。在本輪增資中,錦程消費金融也未能引入新的投資者。
值得注意的是,在錦程消費金融完成增資后,消費金融行業還剩6家公司未達到消金新規中要求的10億元“門檻”,分別是北銀消費金融、河北幸福消費金融、晉商消費金融、蒙商消費金融、廈門金美信消費金融和盛銀消費金融。
對于公司最新增資安排,北京商報記者也向盛銀消費金融、晉商消費金融、河北幸福消費金融等進行采訪,但截至發稿未收到公司回復。不過,在過往調查中,也有中小消金機構坦言,“增資并非易事”。
蘇筱芮認為,尾部消金公司增資遲遲未能完成增資背后可能有多種原因,一是主要股東或集團對旗下消金公司此前業績表現不滿意,故缺乏增資動力;二是內部不同股東之間由誰牽頭增資、各方增資比例如何、以何種形式出資等事項未能達成一致;三是包括主要出資人在內的股東行動效率遲緩,在層層審批中由于效率因素卡在了某個流程環節。建議相關機構基于公司治理水平、企業品牌形象等考慮,加快增資合規進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