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壽、人保、平安等險資入場黃金市場 黃金詢價、黃金競價等首單交易已落地
每經記者 袁園
險資購金成為現實。3月26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多家保險公司獲悉,中國人壽、人保財險、平安壽險等機構已經在上海黃金交易所完成相關交易。這也意味著,國內保險公司正式開啟黃金投資新篇章,醞釀多時的險資購金終于從規劃走向了現實。
有業內人士表示,險資購金在優化險資資產配置、提升潛在收益、推動人民幣黃金市場發展、完善人民幣黃金定價功能等方面具有積極影響。
頭部險企入局黃金市場
2025年2月7日,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發布《關于開展保險資金投資黃金業務試點的通知》(金辦發〔2025〕7號),批準包括人保財險在內的10家保險公司作為試點主體,投資上海黃金交易所主板上市或交易的黃金合約及相關業務。政策的出臺意味著,保險資金將有更多的渠道可以用于配置貴金屬,提升資產配置的多樣性。這一變化不僅將對保險行業自身產生深遠影響,也可能對未來的黃金市場和金價走勢產生重要影響。
文件發布后,作為試點的保險機構就開始了在黃金交易方面的探索和嘗試。3月24日,上海黃金交易所網站公告:同意吸收中國人壽、中國人民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中國平安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中國太平洋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成為上海黃金交易所會員。
3月25日,中國人壽在上海黃金交易所完成了國內保險機構的首筆黃金詢價交易,平安壽險在上海黃金交易所完成了國內保險機構首筆上海金交易,人保財險通過上海黃金交易所系統,成功完成國內保險行業首筆黃金競價交易。
“險資購金在優化險資資產配置、提升潛在收益、推動人民幣黃金市場發展、完善人民幣黃金定價功能等方面具有積極影響。”平安壽險方面表示,黃金作為避險資產,具有抗通脹能力和保值功能,能有效對沖經濟波動和市場風險;其與傳統大類資產相關性較低,能夠為險資投資組合提供獨立收益來源,分散單一資產風險,提升投資組合的穩定性和抗風險能力,且長遠來看具有較高的收益潛力。
此外,保險資金是重要的中長期配置資產,險資購金將進一步增強人民幣黃金市場集聚性和穩定性,完善人民幣黃金定價功能和資源配置能力,對助力上海國際金融中心能級提升具有積極意義。
有望緩解險企投資壓力
在全球經濟不確定性加大、市場波動與地緣政治風險加劇的背景下,黃金作為避險資產的價值進一步凸顯。
根據政策要求,試點保險公司投資黃金賬面余額合計不超過本公司上季末總資產的1%。據悉,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10家試點保險公司的總資產規模約為20萬億,預計相應政策的落地或將為黃金市場帶來2000億元左右的增量資金。“隨著黃金投資規模在險企投資端占比的提升,險企長期面臨的‘資產荒’和利差損壓力均有望得到緩解,且險資的參與亦有望推動黃金價格上漲,兩者有望形成正反饋。”東興證券分析稱,參與黃金試點的頭部險企有望借助該機遇有力提升自身投資業績,助力自身估值修復。
不只是市場看好險資投資黃金市場,從試點機構的動作來看,他們對于參與黃金投資業務也十分積極。“黃金作為重要的避險資產,長期來看具備保值增值功能,參與黃金投資業務,將進一步優化人保財險的資產配置結構,改善投資組合的風險收益特征。”人保財險表示。
平安壽險方面亦表示,高度重視這一歷史機遇,將積極研究黃金業務的投資配置規劃,以優化資產配置結構,提升資金運用效率。在配置規劃方面,將嚴格遵循監管要求,結合自身風險偏好和資產負債管理需求,合理中長期配置黃金資產。戰略上,從分散投資風險、優化組合結構角度將黃金納入年度及中長期戰略資產配置計劃;戰術上,將在嚴格風險管理的基礎上,緊密跟蹤研究市場變化,積極把握投資機會。
展望未來,中國人壽表示,將堅持長期主義的投資理念,堅守穩健審慎的投資風格,發揮好黃金在優化組合、對沖風險、抵御通脹等方面的獨特配置價值,進一步提升公司整體投資組合的長期風險收益比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