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債市長期收益率變化,央行一季度貨幣政策例會釋放哪些信號
作者:杜川
日前,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召開了2025年第一季度例會。整體來看,貨幣政策仍然維持支持性立場。
會議分析了國內外經濟金融形勢,并對后續貨幣政策作出部署,要實施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加強逆周期調節,更好發揮貨幣政策工具的總量和結構雙重功能,加大貨幣財政政策協同配合,保持經濟穩定增長和物價處于合理水平。
與上個季度相比,此次會議更加強調來自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上升。會議分析了國內外經濟金融形勢,提出當前外部環境更趨復雜嚴峻,世界經濟增長動能不強,主要經濟體經濟表現有所分化,通脹走勢和貨幣政策調整不確定性上升。
綜合市場分析來看,國內經濟表述基本無變化,對海外通脹、政策不確定性關注抬升。貨幣政策表態整體維持支持性立場。預計全面降息之前,降準和結構性降息可能先行落地。
擇機降準降息
對于貨幣政策,市場頗為關注的提法是:根據國內外經濟金融形勢和金融市場運行情況,擇機降準降息。
在政策取向方面,例會提出:“要實施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加強逆周期調節,更好發揮貨幣政策工具的總量和結構雙重功能,加大貨幣財政政策協同配合,保持經濟穩定增長和物價處于合理水平。”這與2024年四季度例會內容基本相同。
有專家分析稱,目前我國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平均為6.6%,還有下降空間,要靈活把握時機,發揮最大政策效能。“當前經濟持續回升向好的內外部挑戰和不確定性因素依然較多,貨幣政策有必要保持合理空間。要把政策資源用在刀刃上,應對未來各種不確定性。”
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認為,這意味著今年降準降息還是大方向,關鍵是落地時點。“擇機”是指央行會在實施逆周期調節、引導社會預期、調控市場流動性等關鍵時點,啟動降準降息。這樣既可以最大限度發揮政策工具效果,同時也有助于預留政策空間。
綜合當前房地產市場、外部經貿環境變化,以及整體物價走勢,王青判斷二季度降準降息窗口有望打開。
銀河證券研究報告分析,貨幣政策取向適度寬松,年內降息降準空間仍在,但再次降息需要等待。全面降息之前,降準和結構性降息可能先行落地。觀察貨幣政策重新進入寬松的信號可能包括央行財政部聯合工作組會議、央行重啟國債買入等。在全面降息之前,可能會進行結構性降息,調降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資金利率。降準和買斷式逆回購都會是釋放中長期流動性的重要工具,同時降準可以節約銀行成本,支持信用擴張,降準可能先于全面降息落地。
銀河證券分析,2025年全年降息降準的空間仍在,全年可能累計調降政策利率(7天逆回購利率)30~40BP,引導5年期LPR下行40~60BP。全年可能累計降準100~150BP。央行公開市場國債全年累計凈買入可能在2萬億元之上。
結構性貨幣政策方面,本次例會提出“有效落實好存續的各類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研究創設新的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重點支持科技創新領域的投融資、促進消費和穩定外貿”。
王青判斷,今年有可能設立促消費定向政策工具,加力支持消費貸“量增價降”;與此同時,今年包括支農支小再貸款、科技創新和技術改造再貸款、保障性住房再貸款等各類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的利率也會適時下調,額度也會進一步增加,以持續加大對國民經濟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支持力度,做好“五篇大文章”,進而引導企業和居民融資成本全面下行。
密切關注利率市場走勢
此次例會內容,市場的另一個關注點是:從宏觀審慎的角度觀察、評估債市運行情況,關注長期收益率的變化。
截至3月20日18時,10年期國債收益率觸及1.91%,前一個交易日盤中一度收復2%整數關口。這意味著10年期國債收益率較1月6日的低點,回升約31個基點。
銀河證券研究報告指出,在長債方面,例會新增“從宏觀審慎的角度觀察、評估債市運行情況”,這意味著避免長債收益率過于快速地下行,既有通過中美利差減輕匯率壓力的考量,也有避免貨幣政策操作空間被過度消耗、債市交易過度擁擠可能引發金融風險的考量。
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明明認為,這一表述,意味著央行后續或更加密切關注利率市場走勢來靈活調整貨幣工具。
西部證券研究報告則指出,對于債市,在央行利率傳導影響下,債券市場利率或將重新錨定政策利率定價;預計央行將重點關注利率快速大幅波動可能帶來的風險。當前降息預期修正已經較為充分,債市進入震蕩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