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經緯3月23日電 (李自曼)“去年三月買的車,今年保費比去年下降了1000多元。”“全年無出險,無違章,保費降了1300”“第二年續保,保費降了小兩千”……近日,在社交平臺上,多位網友表示,新能源車第二年續保時保費有所下降,下降金額在1000元左右。
這些新能源車的保費下降,背后有何原因?
駕駛行為良好可獲較低定價系數
中新經緯發現,社交平臺上曬出新能源車險保費下降的車主,不少人提到上一年度沒有出險的情況。
財險公司從業人員李明(化名)告訴中新經緯,不同車主的車險定價系數不同,主要與車主的駕駛技術、駕駛習慣、駕齡、行駛里程以及車輛的風險狀況等因素有關。一般而言,駕駛行為良好的車主會獲得較低的定價系數,保費會相應下調。
原瑞士再保險中國總裁陳東輝告訴中新經緯,新能源車續保保費下降的主要原因可能有兩個,一是該車型整體的出險率和賠付成本下降了,二是該車主上年度安全駕駛可以享受無賠款優惠。
新能源車險保費下降也可從保險公司車均保費下降窺見一斑。
比亞迪于2023年全資收購易安財險,后續將其更名為比亞迪財險。據比亞迪財險償付能力報告,2024年年末,比亞迪財險車均保費達到4500元,較2024年三季度下降200元。
公開信息顯示,目前,蔚來、小鵬、理想等多家新能源車企入局保險市場。不過,目前除比亞迪之外,多家新能源車企的保險業務仍以銷售保險公司的車險產品為主。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保險學院教授王國軍對中新經緯表示,汽車主機廠獲準開展新能源車險業務可能會引發一系列的改變。車廠擁有足夠的新能源車的風險信息,還可以通過先裝設備、后裝設備和智能手機率先實現UBI(Usage-Based Insurance基于使用情況的保險)技術在車險中的應用,根據車輛、駕駛員、環境等因素來精準厘定費率,形成高風險者高費率、低風險者低費率的局面,在一定程度上解決新能源車險價格高、投保難等問題。
李明表示,近兩年保險公司在進一步降低新能源車險方面也做了很多探索,例如,在保護用戶隱私的情況下,根據車輛的電池數據、駕駛行為數據、充電樁使用數據等進行差異化定價,優化定價模型。與此同時,控制維修成本,將風險減量管理前置,為新能源車加裝雷達預警系統,還與相關部門進行聯動,提前識別高風險車型,對其進行定向風險管理。
政策支持優化新能源車險定價
目前,新能源車險保費高仍是行業痛點。盡管部分新能源車保險下降,但仍有車主吐槽,新能源車續保時遭遇漲價。
中國銀保信2024年3月發布的《新能源汽車保險市場分析報告》顯示,2023年,新能源車平均保費實際上比燃油車高出約21%,其中,純電車每年保費平均比燃油車多出1687元,大約相當于燃油車全年保費的1.8倍。
2025年1月24日,中國精算師協會、中國銀行保險信息技術管理有限公司發布的中國新能源車險2024年有關賠付信息顯示,2024年,中國保險行業承保新能源汽車3105萬輛,保費收入1409億元,提供風險保障金額106萬億元。
為進一步提升新能源車險保障能力和水平,2025年1月24日,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下稱金融監管總局)、工業和信息化部、交通運輸部、商務部聯合發布《關于深化改革加強監管促進新能源車險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下稱《指導意見》)。
《指導意見》提出,優化商業車險基準費率。充分發揮行業純風險保費在定價中的基準作用,完善行業純風險保費測算調整的常態化機制。優化新車型車險定價標準,綜合考慮新車售價、續航里程、動力性能、安全配置、保險車型風險分級等因素,提升定價精準度和合理性。
在陳東輝看來,新能源車險保費下降會成為趨勢,一是從燃油車轉向新能源車的駕駛不適應會結束,出險率會穩定,二是很多新能源車有智能輔助駕駛等科技手段降低出險率,效果會逐步顯現。長期看,智能駕駛使用率不斷提高,出險率會大幅度降低,車險保費規模會有顯著下降,對行業會形成挑戰。
“若新能源車出險率進一步下降,保費會有進一步的下探空間。當前新能源車市場規模不斷提升,守住新能源車險業務規模,可以在未來為保險公司分攤成本和控制風險。所以,很多保險公司都在加大對新能源車險的發展。”李明說。
(更多報道線索,請聯系本文作者李自曼:liziman@chinanews.com.cn)(中新經緯APP)
(文中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中新經緯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責任編輯:魏薇 李中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