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三大股指持續承壓,恒指半日跌逾2%,后續行情如何演繹?
澎湃新聞記者 孫銘蔚
港股周五早盤延續跌勢。
截至3月21日午間收盤,恒生指數下跌2.01%,失守24000點;恒生科技指數跌破6000點,下跌2.94%;恒生國企指數下跌2.04%。
午間收盤時,港股全市場3000余只個股中,有1453只下跌,440只上漲,1223只平盤。
南向資金方面,Wind數據顯示,截至3月21日午間收盤,南向資金凈流出10.4億港元。
對此,分析人士指出,主要有多方面因素制約行情走勢,其一是前期熱點板塊籌碼擁擠,出現了兌現情緒;其二是近期逐步進入到年報和季報披露期,場內資金對于一些公司的業績心存忌憚。
此外,外圍不確定因素擾動似乎也是分析人士擔憂的一個因素,美國總統特朗普揮舞的“關稅大棒”可能會給全球市場帶來較大的不確定性。
港股連續回調
截至3月21日午盤,恒生指數下跌2.01%,失守24000點,報收23733.02點;恒生科技指數跌破6000點,下跌2.94%報收5664.73點;恒生國企指數下跌2.04%,報收8767.59點。
盤面上, DeepSeek概念股、機器人概念股、內房股、航空股、濠賭股、餐飲股、光伏股、港口航運股、重型基建股紛紛下跌。
作為市場風向標的大型科技股持續上午再度調整,快手半天跌近5%,小米半天跌3.5%,阿里巴巴半天跌超3%,網易、百度、騰訊、京東皆下跌。大金融股(銀行、保險、券商)、中字頭股等權重股集體表現低迷;汽車股、半導體股跌幅較為明顯,比亞迪股份大跌7%,半導體股龍頭中芯國際亦跌近7%。另一方面,電信股部分逆勢上漲,中國移動、中國聯通漲超1%。
前一天的3月20日,港股三大股指同樣震蕩下行,恒生指數下跌2.23%;恒生科技指數跌破6000點,下跌3.39%;恒生國企指數下跌2.33%。
南向資金方面,3月20日南向資金凈流出4.08億港元,其中滬港股通凈流出約3.92億港元,深港股通凈流出約0.16億港元。其中,大幅凈買入阿里巴巴-W8.54億港元,中國移動7.49億港元,美團2.74億港元;大幅凈賣出騰訊控股33.31億港元,中國平安8.42億港元,小米集團8.08億港元,中芯國際7.64億港元,小鵬汽車1.2億港元。
不過,今年以來截至3月20日,南向資金凈流入額仍有3962.91億港元,僅有9個交易日凈流出。
中泰國際分析師顏招駿顏招駿對澎湃新聞記者分析稱,港股業績進入密集發布期,科技股大多出現“好消息獲利”,而美股經歷一個多月的調整,中美科技股的估值差已大幅收斂,疊加業績后公司缺乏催化劑,均增加了港股科技股的獲利壓力。港股估值修復非常充分,AH溢價指數也處于過去四年低位,短期港股或需要通過一定的調整或橫盤來消化估值。恒生指數自1月以來已累漲超過6千點,短期回吐消化估值及超買也不意外。
此外,3月21日,亞太主要股指集體上漲,從過去半年的行情來看,亞太其他股市與中國股市有蹺蹺板效應。
港股行情走完了嗎?
展望后市,多數觀點指出,盡管短期波動在所難免,但港股今年表現仍然可期。
華泰證券首席宏觀經濟學家易峘表示,短期科技盈利、經濟企穩與政策預期三重邏輯或持續支持港股相對收益表現。展望未來,這三重邏輯整體向積極方向發展的概率正在上升,港股相對收益仍有支撐。中長期而言,仍舊堅定看好中國資產價值重估行情演繹。結構上,維持此前啞鈴配置,沿盈利預期上修方向尋找線索。
方正證券發布研報稱,目前這輪港股上漲的邏輯仍未被打破,當前港股市場整體估值基本處于歷史平均水平附近,估值并未達到極端水平。往后看,該行認為在中國經濟回升向好、上市公司盈利觸底回升、流動性環境整體友好、科技產業邏輯催化等邏輯支撐下,中國資產吸引力有望持續提升,推動港股市場行情繼續向好前進。
貝萊德卓越遠航混合基金經理畢凱認為,目前來看,AH溢價指數仍處于正常區間,港股互聯網的估值相比美股也處于合理水平,港股內需板塊如消費品估值與海外市場相比估值則具備明顯吸引力。所以,核心矛盾不是估值,而是未來兌現業績的能力,尤其近幾年港股部分企業盈利下殺顯著,如果盈利能夠迎來修復,股價向上空間較大。
中信證券首席A股策略師裘翔認為,港股受益于內外資的持續流入而表現亮眼,未來資金回流將圍繞港股在新經濟領域具備一定獨占性的核心標的。在風格層面,純主題行情退潮后的第一階段是演繹“高切低”,隨著提振內需政策不斷積累和加碼,A股和港股以高端制造、AI、創新藥、智能車為代表的“新核心資產”具備戰略配置價值,隨著一些龍頭企業在港股完成兩地上市后,外資對這些資產的定價力邊際上增強,或成為行情啟動的催化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