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經緯3月17日電 (周奕航)16日晚間,湘財股份與大智慧發布公告稱,雙方正在籌劃由湘財股份通過向大智慧全體A股股東發行A股股票的方式,換股吸收合并大智慧,并募集配套資金。因涉及重大資產重組,兩家公司A股股票自3月17日起停牌,預計停牌時間不超過10個交易日。
17日下午,中新經緯以投資者身份致電湘財股份董秘辦詢問公司籌劃重大資產重組的原因,工作人員表示,本次與大智慧重大資產重組是出于公司的戰略規劃,中新經緯進一步詢問出于哪些戰略規劃,該工作人員表示,一切以公告為準。
值得關注的是,此次湘財股份吸收合并大智慧,是繼2015年雙方首次嘗試合并失敗后,時隔十年再次計劃合并。這兩家公司為何“二度聯手”?
時隔十年“二度聯手”
湘財股份與大智慧的淵源,要追溯到2015年。彼時大智慧作為知名金融服務商,于2015年1月宣布擬以85億元收購湘財證券100%股權,后因大智慧涉嫌違反證券法律法規被立案調查,并購計劃未果。
到了2020年,湘財股份的前身哈高科完成對湘財證券的收購并更名,同年以現金購入大智慧15%股份,成為其第二大股東。2024年12月5日,湘財股份發布擬減持大智慧部分股份的公告,宣布公司擬通過集中競價、大宗交易及協議轉讓等方式減持所持有的大智慧股份,交易價格根據大智慧二級市場交易價格確定,不低于9元/股。
減持公告發布3個月后,兩家公司再次籌劃資產重組。湘財股份在公告中表示,雙方同意就此次重組的具體交易方案、換股價格、債權債務處理、員工安置、異議股東保護機制等安排進行溝通、論證、協商后,在正式簽署的交易協議中進行約定。
“此次意向協議僅為雙方就本次重組達成的初步意向,具體方案及相關條款將以雙方另行協商并簽署正式文件內容為準。此外,本次重組及正式交易文件尚需提交雙方各自董事會、股東大會審議,并經有權監管機構批準后方可正式實施。”湘財股份在公告中表示。
截至停牌前,大智慧收盤價為9.01元/股,總市值181億元;湘財股份收盤價為6.89元/股,總市值197億元。
兩家公司為何“執著”聯手?
關于湘財股份與大智慧本次籌劃重大資產重組的原因,南開大學金融發展研究院院長田利輝向中新經緯表示,雙方再度聯手是基于業務互補性、資本戰略、行業競爭壓力和政策支持四重因素,核心目標是構建“金融+科技”生態閉環,合并后能夠形成協同效應。
“作為券商,湘財股份核心業務集中于傳統經紀、投行、資管等金融領域,但面臨行業競爭加劇、傭金率下滑的壓力,亟須通過科技賦能提升效率。而作為金融信息服務商,大智慧擁有海量用戶數據、技術平臺和互聯網流量入口,但缺乏金融牌照和實體業務支撐!痹谔锢x看來,二者合并后,湘財股份可以借助大智慧的科技能力和C端用戶資源,推動數字化轉型(如智能投顧、精準營銷);大智慧則可依托湘財的金融牌照和業務資質,將數據和技術變現為實際收入,實現“流量+牌照”閉環。
從業績來看,兩家公司近年業績均承壓。據大智慧業績預告,公司預計2024年年度實現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虧損1.9億元—2.25億元,預計2024年年度實現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的凈利潤虧損1.85億元—2.2億元。
湘財股份1月17日披露的湘財證券未經審計的2024年財報顯示,公司2024年實現營收15.18億元,與2023年度14.33億元相比,同比增加5.93%;凈利潤為2.15億元,與2023年度2.74億元相比,同比下滑21.53%。
田利輝認為,在券商業集中度提升的背景下,中小券商若缺乏差異化優勢,可能被邊緣化。跨界的合理性是資源互補和模式創新。湘財股份的金融牌照與大智慧的流量、技術形成“硬實力+軟實力”組合,理論上可突破單一業務天花板。傳統券商與互聯網平臺的結合,可能催生新的服務模式,符合投資者需求升級趨勢。
“關鍵成功要素是組織與文化融合,需建立兼容金融嚴謹性與互聯網敏捷性的管理體系,同時也是數據合規與安全,確保用戶數據在合法合規前提下實現商業化應用。要避免成為一次性并購故事,需通過迭代產品保持競爭力!碧锢x補充道。
(更多報道線索,請聯系本文作者周奕航:zhouyihang@chinanews.com.cn)(中新經緯APP)
(文中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中新經緯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責任編輯:魏薇 李中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