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下植入“戒酒芯片”助患者戒酒?專家詳解原理與適用人群
中新網成都3月17日電 (記者 王鵬)近日,成都市第四人民醫院完成了西南地區首例“戒酒芯片療法”,引發社會關注。中新網記者17日采訪了解到,該技術為酒精依賴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療選擇,但需嚴格篩查適應癥。
成都市第四人民醫院成癮醫學中心副主任醫師趙米娜介紹,患者蘇女士(化名)有長達十余年的酗酒史,每日飲用高度白酒1至3斤,因長期酗酒導致肝功能損傷、家庭矛盾及巨額醫療支出。盡管多次嘗試戒酒,但因心理依賴和戒斷反應未能成功。今年1月,蘇女士接受鹽酸納曲酮植入劑治療,術后通過定期隨訪發現,其飲酒次數顯著減少,且偶爾每次少量飲酒后均出現頭暈、惡心等不適反應,最終實現完全戒斷。目前,患者未出現藥物副作用,戒酒狀態保持良好。
針對公眾關注的“戒酒芯片”原理,趙米娜解釋稱,所謂的“戒酒芯片”實為皮下植入的鹽酸納曲酮緩釋劑,并非電子芯片。其核心作用是通過微創手術將緩釋藥片植入腹部皮下,持續釋放藥物成分。作為阿片類受體拮抗劑,納曲酮可阻斷酒精作用于大腦獎賞系統的神經通路,減少飲酒后的欣快感,從而降低患者對酒精的心理渴求。“相當于給大腦‘去獎賞化敏化’,讓患者從生理到心理逐步擺脫依賴。”趙米娜表示。
“該療法并非適用于所有酗酒者。”趙米娜強調,適應癥患者需滿足以下條件:確診為酒精依賴、有強烈戒酒意愿、無近期阿片類藥物使用史,且通過肝功能、凝血功能等軀體篩查。此外,治療前后需配合家庭支持及心理干預。
“我們接診的咨詢者中,有相當數量(約半數)因不符合條件被勸退。”趙米娜透露,自醫院公開發布了該案例后,每日接到的咨詢量達數十例,但需要嚴格執行評估流程。
據了解,該治療方式單次植入藥物費用約1.8萬元,藥物緩釋作用可持續150天。目前,醫院采取多學科協作模式,聯合外科醫生完成植入手術。與傳統療法相比,該技術可減少復飲風險,但需與傳統戒斷期管理、心理治療等手段結合使用。
趙米娜指出,酒精戒斷依賴的傳統治療需先通過7至10天住院藥物替代治療,平穩度過戒斷反應期,再輔以VR技術、重復經顱磁刺激及心理疏導治療等,療效有效。而納曲酮植入劑的應用,為戒斷后防復飲提供了新工具。“戒酒是系統工程,植入劑不能替代基礎治療,但能顯著提高長期成功率。”她說。
據了解,該技術目前已進入臨床推廣階段,未來或將為更多酒精依賴患者提供精準治療選擇。但趙米娜同時提醒,戒酒成功的關鍵在于患者自身意愿、科學干預及家庭社會支持體系的共同作用。(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