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春節錯月”影響 2月CPI回落
國家統計局3月9日發布數據顯示,2月,居民消費者價格指數(CPI)同比下降0.7%,上月為上漲0.5%;工業品出廠價格(PPI)同比下降2.2%,降幅較1月收窄0.1個百分點。分析表示,2月CPI同比下滑,主要原因是“春節錯月”效應反轉,加之當前居民消費需求偏弱。可以看到,節后豬肉、蔬菜、雞蛋等食品價格下行,加之上年同期基數偏高,2月食品CPI明顯回落。
一些領域價格顯現積極變化
2月食品價格下跌成為CPI負增長的最重要影響因素。具體來看,2025年2月食品價格同比下降3.3%,影響CPI同比下降約0.6個百分點,占CPI總降幅八成多。其中,2月鮮菜價格同比下降12.6%,牛羊肉分別同比下降13.3%、6.6%。
對于2月CPI同比由漲轉降,國家統計局城市司首席統計師董莉娟發文解讀稱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原因:一是春節錯月導致上年同期對比基數較高。去年2月受春節因素影響,食品和服務價格上漲較多,抬高了今年2月的對比基數。據測算,扣除春節錯月影響2月份CPI同比上漲0.1%,當前物價溫和回升的態勢沒有改變;二是今年2月的天氣有利于鮮菜生長運輸;三是汽車等商品降價促銷。2月燃油小汽車和新能源小汽車價格同比分別下降5%和6%。
第二個導致CPI回落的原因為今年2月份的天氣有利于鮮菜生長運輸。2月份全國雨雪冰凍天氣較少,而上年同期部分地區出現兩輪雨雪冰凍天氣,對農業生產和運輸產生較大影響。2月份鮮菜價格同比下降12.6%,影響CPI同比下降約0.31個百分點。此外,汽車等商品降價促銷也是CPI轉降的原因。2月份燃油小汽車和新能源小汽車價格同比分別下降5%和6%,合計影響CPI同比下降約0.16個百分點。
不過,一些領域價格顯現積極變化,部分商品和服務價格依然穩中有漲。其中,其他用品及服務價格同比上漲6.5%,環比上漲0.7%;能源價格環比上漲0.6%,受消費需求回升影響,扣除能源的工業消費品價格環比和同比均上漲0.2%,其中文娛耐用消費品、服裝、通訊工具和小家電價格同比分別上漲1.6%、1.4%、1.3%和1%。
PPI降幅收窄
與此同時,隨著宏觀政策效果逐步顯現,部分行業生產需求增加,推動PPI降幅收窄。2月份PPI環比、同比降幅均收窄0.1個百分點。董莉娟表示,PPI下降,主要有春節前后為工業生產淡季,多數建筑項目停工影響建材需求;春節期間煤炭供應充足、保障有力;國際油價波動傳導帶動國內石油相關行業價格下行等幾個方面的原因。
具體來看,受假日及低溫天氣等因素影響,建筑項目停工較多,建材等需求偏弱,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價格同比下降10.6%,非金屬礦物制品業價格同比下降3.5%;煤炭生產整體穩定,電廠、港口存煤充足,煤炭加工價格同比下降24.7%,煤炭開采和洗選業價格同比下降12.5%;受國際原油價格波動傳導影響,國內石油相關行業價格下降,其中石油開采價格同比下降5.1%,有機化學原料制造價格同比下降4.5%,精煉石油產品制造價格同比下降1.6%。與此同時,隨著宏觀政策效果逐步顯現,部分行業生產需求增加,推動PPI降幅收窄。
中國企業資本聯盟副理事長柏文喜分析稱,從一系列上漲數據來看,我國消費需求正在逐步回升,尤其是與消費升級相關的商品和服務價格表現較為突出;服務消費市場的活躍度有所提升,居民對生活品質的追求也在推動相關服務價格上漲。同時,PPI降幅收窄,工業生產需求逐步釋放,工業經濟的穩定性和韌性有所增強。
董莉娟表示,2月CPI和PPI變化主要受春節錯月、假期和部分國際大宗商品價格波動等因素影響。從結構看,一些領域價格顯現積極變化,CPI中部分工業消費品和服務價格穩中有漲,PPI降幅有所收窄,當前物價溫和回升的態勢沒有改變。
3月有望回升
此前兩年,CPI同比增速持續處于低位。2023年、2024年政府工作報告均將CPI增速目標設為“3%左右”,而2023年、2024年CPI實際增速均為0.2%。2023年10月至2024年1月,CPI曾連續4個月出現同比負增長。
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今年CPI增速目標為2%左右,低于過去四年“3%左右”的增速目標,同時也是自2004年以來最低的CPI增速目標。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同時提出“目的在于通過各項政策和改革共同作用,改善供求關系,使價格總水平處在合理區間”。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部研究員張立群表示,去年CPI增速較低,今年設立2%左右的目標,表明政府會在擴大有效需求,促進宏觀經濟供求總量平衡方面持續加大力度。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研究員張燕生表示,如果今年中國采取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能夠使今年中國經濟的預期和信心向好,GDP平減指數就有可能由負轉正,CPI同比增速也有可能趨于好轉。
3月5日,野村證券中國首席經濟學家陸挺發布的報告提出,將CPI增速目標降至2%左右,可能會更好地反映當前的現實?紤]到2025年豬肉價格持續企穩,汽車等行業供應側競爭激烈,可再生能源產能供大于求,預計CPI在中短期內不會出現任何實質性增長。預計2025年CPI將保持在0.2%的水平,低于新下調的官方通脹目標。在柏文喜看來,隨著春節錯月效應的消退和上年同期基數的下沉,CPI同比有望在3月回升至0.1%左右。總體來說,2月CPI和PPI的變化顯示出我國物價溫和回升的態勢,這不僅反映了經濟復蘇的積極信號,也為后續政策調整和經濟結構調整提供了有利條件。
北京商報記者 盧揚 劉曼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