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經緯3月7日電 (丁丹)中新經緯7日獲悉,今年全國兩會上,全國人大代表、東方財富董事長其實提出多項建議,涉及加快推動大模型應用創新、進一步推動基金投顧行業發展等方面。
建議加快推進關鍵行業、重點環節的標準供給
其實表示,隨著大模型應用的縱深推進,AI Agent(智能體)正逐漸成為技術演進的新趨勢和大模型應用的主流范式。但受限于大模型的技術成熟度不足、服務商對行業的理解不深、可調用的接口不夠豐富、調用方式缺乏統一標準等原因,現階段的AI Agent相對缺乏自主性和靈活性,仍較難完全滿足在實際業務場景中的落地需求,距離人們設想中的全能AI助手也還有很遠的距離。
為了更好地釋放AI Agent賦能千行百業的巨大潛力,推動大模型應用生態的繁榮,其實提出三方面建議:
一是加快推動模型落地服務商的培育。建議可考慮加快培育大模型落地服務生態,鼓勵更多既懂技術又洞悉行業、熟悉業務的科技型企業參與行業應用創新,推動傳統行業軟件服務商加快業務轉型,積極參與大模型落地應用服務。同時分行業向社會定期遴選、推薦一批優質的落地服務企業及AI Agent落地案例,在充分激活大模型應用創新活力的同時,也讓科技創新盡早惠及千行百業。
二是加快推進多元場景與數據的開放。建議可充分發揮中國豐富應用場景和海量數據資源優勢,加快推動場景開放與數據要素價值釋放。在場景層面,可考慮率先鼓勵政府機構、國有重點企業、行業領軍企業等主體,高端制造、醫療、金融等行業開放更多“首試首用”場景,激發場景化的應用創新活力,同時分行業打造技術測試驗證平臺,通過模擬真實業務場景為模型的有效性提供測試、評估的公益性平臺,降低技術驗證成本;在數據層面,可考慮由監管部門牽頭歸集各行業頭部企業的專業領域數據,利用“數據沙盒”工具,在數據“可用不可見”的原則下為企業有序開放,優化模型落地應用效能。
三是加快推進關鍵行業、重點環節的標準供給。建議遵循“急用先行”原則,突出應用導向,面向數據質量、互聯互通等重點問題,多模態、Agent等前沿方向率先推出相關人工智能產業標準規范,并圍繞標準建設一系列測評工具,切實以標準指導產業發展,幫助中國在前沿科技的國際競爭中搶占技術話語權、把握戰略主動。
建議在個人養老金制度中引入基金投顧
其實指出,自2019年10月業務試點啟動以來,基金投顧在監管部門和投顧機構的共同推進下實現穩步發展。但相較于海外成熟市場,中國基金投顧行業仍處于起步階段,如滲透率仍較低、投顧機構的服務供給能力有待提升等。
為進一步推動基金投顧行業長遠發展,更好發揮其在提升投資者體驗、優化市場生態方面的積極作用,其實提出四方面建議:
一是逐步拓寬基金投顧的可投資產品類別。建議逐步擴大基金投顧的可投資產品類別,例如通過盤后固定價格交易機制,率先引入場內ETF,完善豐富基金投顧配置工具箱。隨著市場生態的逐步成熟,可考慮將投顧業務的可投范圍從基金拓展至其他品類,探索引入銀行理財、信托、保險等工具,為投資者提供更加全面和定制化的投顧策略選擇。
二是進一步豐富基金投顧業務參與主體。建議加快推動基金投顧試點轉常規,支持更多證券基金持牌機構獲得基金投顧資質,并逐步拓展其他類型的金融機構參與基金投顧市場,以便更好承接人民群眾的財富管理需求,推動百花齊放的行業生態加速形成。
三是在個人養老金制度中引入基金投顧。建議借鑒成熟市場經驗并結合國內實際,探索基金投顧在個人養老金業務中的實施路徑,明確投顧機構開展個人養老金投顧業務的行為規范,推動形成基金投顧與個人養老金共振發展的正向循環。
四是建立基金投顧培訓考核體系。建議參考多方有益經驗,加快出臺基金投顧行業的職業技能標準,建立配套的技能培訓考核體系,鼓勵行業主體加強基金投顧專業隊伍建設,筑牢行業發展根基。
(更多報道線索,請聯系本文作者丁丹:dingdan@chinanews.com.cn)(中新經緯APP)
(文中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中新經緯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責任編輯:魏薇 李中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