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市“長錢”持續走高 年內回購增持再貸款規模近280億
今年以來,A股市場行情持續轉暖,上市公司及股東的回購增持熱情卻依舊不減。
Wind數據顯示,截至目前,2025年以來A股合計606家上市公司實施股份回購,回購總金額達到206億元;同期202家上市公司重要股東實施增持,合計增持參考市值測算約163.01億元。
這背后,離不開回購增持專項再貸款等機制的支持。
根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梳理,自《關于設立股票回購增持再貸款有關事宜的通知》發布以來,A股市場合計有404家上市公司發布自身及股東取得金融機構股票回購增持專項貸款相關公告,貸款金額上限合計777.83億元。
其中,2025年以來公告取得專項貸款的上市公司(或股東)152家,按照貸款金額上限計算,上述公司合計獲得的貸款金額為278.69億元。
“政策支持解決了上市公司回購資金的難題,使回購更加可行和有效,而貸款的低利率和便利性進一步激發了上市公司回購的積極性,推動了回購市場的繁榮。”工業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經濟專家委員會委員盤和林認為。
回購增持貸密集落地
3月5日晚間,明新旭騰、華菱鋼鐵分別發布了股東增持、上市公司回購獲得金融機構專項貸款的公告。
其中,明新旭騰實控人之一——德創管理,擬以集中競價方式增持公司A股股份,增持總金額在2000萬元~5000萬元之間,民生股份為其提供了不超過4000萬元的增持專項貸支持,期限為三年。
華菱鋼鐵收到了建設銀行最高3.6億元的股份回購專項貸款額度。2025年2月,華菱鋼鐵曾公告,擬使用不低于2億元(含)且不超過4億元的自有資金或自籌資金,回購二級市場股份,用于注銷并減少公司注冊資本。
截至目前,A股市場已有404家企業宣布獲得專項再貸款資金,包括117份股份增持貸款和287份股份回購貸款,貸款金額上限分別為313.04億元和464.79億元。而2025年新披露的152家專項貸款中,股份回購貸款合計111份,貸款金額上限171.56億元;股份增持貸款41份,貸款金額上限為107.13億元。
其中,貸款金額上限最高的是牧原股份。2024年9月,牧原股份拋出股份回購方案,擬以集中競價交易的方式回購公司發行的人民幣普通股,回購總金額不低于30億元且不超過40億元(均含本數)。2024年10月,牧原股份宣布,中信銀行將為公司提供為期一年的回購貸款資金。
而根據牧原股份2025年3月4日的最新公告,中信銀行將此次股份回購專項貸款總額調整為25億元,貸款期限調整為三年。
專項貸款金額上限超過10億元的還有格力電器。3月4日,格力電器公告,公司5%以上股東京海互聯擬于公告日起六個月內以自有資金和金融機構增持專項貸款通過集中競價方式增持公司股份,本次增持不設定價格區間,擬增持股份的金額不低于10.5億元,不超過21億元。
據公告,渤海銀行已向京海互聯出具了《關于對京海互聯網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股票增持專項貸款項目的承諾函》,渤海銀行本次為京海互聯增持公司股份提供專項貸款資金不超過14.7億元,貸款期限一年。
此外,學大教育、方大特鋼、奧飛娛樂等72家企業的專項再貸款資金上限達到1億元及以上,其中,歌爾股份、北方稀土、中偉股份等7家企業專項再貸款資金上限超過5億元。
從貸款期限來看,今年披露的公告中,106單的貸款年限為三年,占比接近七成,其他的則在一年至兩年不等。
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鄒瀾表示,在股票市值被明顯低估時,上市公司、主要股東和證券機構從自身利益出發,將有足夠意愿運用兩項工具提供的低成本增量資金回購或增持股票,這樣就形成了內在的穩定平衡機制,能夠有效發揮穩定市場作用,遏制市場負向循環。
持續加強投資者回報
在監管加大力度支持與引導下,出于增強投資者信心,提高公司長期投資價值等目的,上市公司股東增持及股份回購規模、頻次持續提升。
Wind數據顯示,2025年以來,合計606家上市公司實施股份回購,202家上市公司重要股東實施增持。
其中,貴州茅臺股份回購金額最高,截至2月底,貴州茅臺已累計回購股份822200股,占公司總股本的比例為0.0655%,購買的最高價為1507.41元/股、最低價為1417.01元/股,已支付的總金額為12億元(不含交易費用)。
此外,海康威視、中國建筑、京東方A等51家上市公司在2025年累計回購金額也超過1億元。
從增持規模來看,2025年以來已有兩家上市公司重要股東增持參考市值超過10億元,分別是中國巨石和東方盛虹。
其中,中國巨石2月以來獲第一大股東中國建材股份、第二大股東振石集團及其一致行動人同時出手增持,合計增持金額10.28億元。其中,中國建材股份以集中競價交易方式累計增持公司股份8991.30萬股,占公司總股本的2.25%,累計增持金額為10億元。
此前,中國農業銀行向中國建材股份出具《貸款承諾函》,同意為中國建材股份提供專項貸款支持,貸款金額最高不超過9億元,承諾函有效期自簽發之日起一年。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回購增持專項再貸款外,監管層還在持續研究一系列穩定資本市場和保護投資者權益的政策。
3月6日,證監會主席吳清在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經濟主題記者會上表示,中長期資金是資本市場健康運行的“穩定器”和“壓艙石”,入市“長錢”明顯多了。中國人民銀行已指導證券公司、基金公司開展了兩批互換便利操作,金額超過1000億元;超400家上市公司公開披露企業回購增持再貸款信息,貸款額度上限近800億元。
吳清表示:“今年將進一步健全一、二級市場協調發展及逆周期調節機制,進一步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研究出臺更多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的硬招實招,推動形成中小投資者與上市公司大股東、實控人等‘關鍵少數’有效制衡的機制。同時逐項打通社保、保險、理財等中長期資金入市卡點堵點,不斷引入源頭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