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觀中國)三年三到江蘇團,習近平關注三個關鍵詞
中新社北京3月5日電 題:三年三到江蘇團,習近平關注三個關鍵詞
中新社記者 謝雁冰
“經濟大省要挑大梁”;
“江蘇要把握好挑大梁的著力點”;
“經濟大省在落實國家重大發展戰略上應有更大的擔當”。
3月5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來到他所在的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江蘇代表團參加審議時說。
這是2023年以來,習近平連續三年參加本團審議。
3月5日下午,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參加他所在的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江蘇代表團審議。中新社記者 盛佳鵬 攝
2023年年初,他在江蘇全票當選全國人大代表,當年更兩次到江蘇考察。從擘畫“強富美高”藍圖,到勉勵“走在前、做示范”,再到“使江蘇成為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陣地”,習近平對江蘇的關注“始終是進行時”。
連續三年履職本團,習近平亦持續關注三個關鍵詞。
科技創新
在對江蘇寄予的厚望中,習近平始終把科技創新擺在首位。
2023年參加江蘇代表團審議時,習近平特別點明科技創新的重要性:“要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從根本上說,還是要依靠科技創新。”當年,他寄語江蘇要“著力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產業科技創新中心”。
在與來自江蘇的全國人大代表互動的片段里,更直接地體現出習近平對科技創新的重視。同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高紀凡代表交流,他問起實驗室設置情況;和實地考察過的徐工集團的工人代表面對面,他關心芯片是否是國產……習近平與江蘇的故事里,“科技創新”一貫是高頻詞。
近年來,江蘇科技創新顯現澎湃力量:去年,在中國區域創新能力評價中,江蘇區域創新能力綜合指標排名較2023年躍升一位,居全國第二。
“抓科技創新,要著眼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堅持教育、科技、人才一起抓,既多出科技成果,又把科技成果轉化為實實在在的生產力。”今年參加江蘇代表團審議,習近平再次明確如何抓好科技創新。
鄉村振興
在中國式現代化的新征程上,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仍在農村。江蘇既是經濟大省,也是農業大省,素有魚米之鄉的美譽。
中共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多次考察江蘇。在考察時,他常會到村子里走一走。2014年冬天,他走進江蘇村民的廚房,體察民情冷暖;2017年在徐州馬莊村參觀香包制作室,他自己花錢買下一個中藥香包……建設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新時代魚米之鄉,習近平念茲在茲。
“像魏巧這樣的同志到農村去,很好!這方面國家要有一些導向,有一些政策支持!2023年參加江蘇代表團審議時,面對從城市回到鄉村的數字化大田種植行家魏巧代表,習近平談起鄉村振興中的人才問題。
在那次審議中,從保障糧食安全,到產業振興,再到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習近平對鄉村振興的方方面面作出詳細部署。
2024年參加江蘇代表團審議時,張家港市南豐鎮永聯村黨委書記吳惠芳代表向習近平講起永聯村的致富故事!白吖餐辉5泥l村振興道路,你們是先行者,要把這個路子蹚出來!绷暯叫χ貞。
5日在江蘇團,習近平又一次強調,“江蘇要在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和城鄉融合發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等方面持續用力”。
改善民生
人民群眾的生活始終是習近平心中的牽掛!敖K必須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推進社會治理現代化上走在前列!2023年在江蘇考察時,他圍繞民生保障作出系列部署。連續三年,在參加江蘇代表團審議時,習近平更明確點題民生:
“要緊緊抓住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舉措”;
“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在發展中穩步提升民生保障水平”;
“特別是要抓好就業這個最基本的民生”……
如其所言,人民幸福安康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最終目的。
和小學校長探討“真正把青少年培養成為擁有‘四個自信’的孩子”;同埋頭精研焊接技術30多年的代表面對面,囑咐把待遇條件保障好;再到今年與代表們暢談推動轉化醫學建設、建設和美社區……三年三到江蘇團,于一次次細致詢問、一句句貼心話語中,無不體現著習近平對民生福祉的牽掛。
在對江蘇這個經濟大省的持續關注里,習近平寄予殷切期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