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經緯2月27日電 (閆淑鑫 實習生 賀賽)“近幾年,我們一直在用新質生產力賦能傳統農牧業,投入了400多億元做轉型發展,這些資金被用到擴大養豬規模、冷鏈物流、育種、食品發展等方面。”27日,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在媒體溝通會上對中新經緯等媒體表示。
劉永好在此次溝通會上透露,今年全國兩會,他將帶來5份提案,持續關注“三農”問題、民營經濟、鄉村振興等話題。
全國政協委員、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 中新經緯 牛博 攝
用新質生產力賦能傳統農牧業
新希望集團是一家以現代農牧與食品產業為主營業務的民營企業集團,創立于1982年,是中國最大的肉、蛋、奶綜合供應商之一。
2025年中央一號文件首提“農業新質生產力”,明確要推進農業科技力量協同攻關。
“傳統產業一定要發展新質生產力,肉、蛋、奶等食品產業不會消亡,在當前環境下用什么方式生產很重要,要著力在規模擴大、科技導入、品種優化、效率提升等方面。”劉永好稱。
他表示,農業新質生產力正是新希望集團未來要布局的一大重點。“目前,我們的育種技術已接近國際水準,現在正牽頭做一些工作,爭取擺脫對進口生豬種源的依賴。我們也在發展和培育更高品質的川香豬、藏香豬等。去年我們養了十幾萬頭‘川香豬’,特點是瘦肉率高,好吃、好養。此外,我們還把各種養殖數據進行匯總,借助人工智能等提升生產效率。”
劉永好向中新經緯介紹,近幾年,新希望集團一直在用新質生產力賦能傳統農牧業,投入了400多億元做轉型發展。“這些資金的投入一定會帶來生產規模、生產能力以及生產銷量的提升。2024年,我們通過加強管理、拼科技等種種努力,再加上2024年豬價還不錯,實現了盈利。”
1月23日,上市公司新希望發布2024年業績預告,2024年預計實現歸母凈利潤4.5億元–5.5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80.58%–120.71%;實現扣非凈利潤5.4億元–6.4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111.72%–113.89%。數據顯示,2023年,該公司扣非凈利潤曾虧損46.08億元。
對于業績變動的原因,新希望表示,2024年公司聚焦主業,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生產管理改善明顯,養殖成本穩步下降,同時2024年二季度以來生豬行情回暖,豬價較同期有所上漲,公司實現了扣非后凈利潤大幅扭虧為盈,歸母凈利潤的同比增長。
在此次溝通會上,劉永好將上述原因總結為“人勤奮、科技助力、天幫忙”。“今年的豬價是高是低現在還說不好。我們腳踏實地,把我們該做的事兒做好,我覺得這是最重要的。”
“每出一個大模型我就下載一個”
劉永好稱,新希望集團發展40多年來,靠的是“三穩一闖”,“三穩”即主業穩、團隊穩、文化穩,“闖”則是指求變。
“目前,國際問題錯綜復雜,國內轉型升級換代,特別是傳統農牧產業。傳統產品銷售存在壓力,必須求變,向科技方向轉變。現在人工智能、大模型都來了,很多東西都在發生根本的變化,我們必須得跟上,否則再過幾年我們就會像當年汽車淘汰馬車被淘汰。所以說必須要闖、要學。”他表示。
在此次媒體溝通會上,劉永好還提到了DeepSeek等大模型。
劉永好稱,員工在向其匯報工作經常會用到PPT。“現在我要求他們不要再做PPT了,就口頭匯報,如果覺得口頭匯報啰唆的話,就用大模型整理一下,把要點提煉出來。我覺得大模型提升了我們的辦公效率。”
劉永好表示,市場每出一款大模型,他都會下載。“豆包、通義千問、Kimi、DeepSeek這些大模型,我手機里都有,你要了解它、學習它、使用它,這些新技術一定會給企業帶來好處。”
劉永好稱,他要求集團高管員工必須學習、適應DeepSeek等。“我都70多歲了還在學習,你們不學習說得過去嗎?考核上你們也過不了關啊。”
他透露,DeepSeek火了后,新希望金融科技公司要求600多名員工在半個月之內全部上線學習,三個月內將主要業務接入DeepSeek,以提升效率。“剛開始肯定麻煩一些,效率會低一些,但一定會有進步。”
在劉永好看來,闖不是盲目地闖,而是要經常學習,向年輕人學習,學習大數據、大模型等新技術。
“對于我們來說,學習的過程中,更重要的是收集小數據,把精細化管理的點點滴滴收集起來,用人工智能、機器人等把這些小數據匯聚成大數據,再導入大模型,以此來提升我們的效率。”劉永好表示。
(更多報道線索,請聯系本文作者閆淑鑫:yanshuxin@chinanews.com.cn)(中新經緯APP)
中新經緯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責任編輯:常濤 羅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