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經緯2月12日電 (薛宇飛 王玉玲)如何讓枯燥乏味的康復訓練變得輕松有趣?當記者穿戴上一款名為“智能輔助行走機器人”的設備后,它會根據身體重量自動調整減重比例,讓行走變得更輕松。只要稍微給一點力,它就能帶動記者往前行走。感到康復訓練無聊時,可以戴上它的VR眼鏡,在游戲過程中完成各種場景的訓練。
近日,中新經緯走訪了康復醫療器械行業龍頭企業之一翔宇醫療,該公司將康復設備與腦機接口、AI、VR等技術相結合,研發出多款具有知識產權的康復設備,例如經顱磁輔助治療機器人、智能輔助行走機器人等,提升患者康復的精準度與醫生的診療水平。
機器人如何助力阿爾茨海默病患者康復訓練?
成立于2002年的科創板上市公司翔宇醫療,坐落于河南省安陽市內黃縣的康復設備產業園,這里聚集著康復設備產業上下游50余家,包括生產型、經營型、配套加工型、服務型企業。
翔宇醫療在2024年中報中稱,該公司已成為中國康復醫療器械行業中,少數能夠提供康復醫療器械產品、一體化臨床康復解決方案及專業技術支持服務的綜合型企業。
在翔宇醫療公司內,康復裝備展覽中心、康復醫學博物館(籌)相鄰而建,一個向外展示公司最新的產品,一個講述康復醫學的發展史。
翔宇醫療康復醫學博物館(籌)展出的老式牽引設備。中新經緯 薛宇飛 攝
中新經緯在康復裝備展覽中心看到,這里展示著翔宇醫療自主研發的經顱磁輔助治療機器人、智能輔助行走機器人、智能超聲理療機器人、腦機接口精神心理系列產品等多款設備。
翔宇醫療經顱磁輔助治療機器人。來源:受訪者供圖
中新經緯注意到,經顱磁輔助治療機器人被展示在翔宇醫療康復裝備展覽中心一樓顯眼的位置。據了解,經顱磁輔助治療機器人,實際是經顱磁AI導航定位系統,主要面向神經康復、睡眠康復及精神衛生等領域,適用于阿爾茨海默、帕金森、腦卒中、抑郁癥、睡眠障礙等多種適應癥。該設備采用機器視覺、深度學習和機械臂控制技術,能夠實現治療靶點的精準定位和智能導航。該設備已在國內多家醫院和高校投入試用。
翔宇醫療研發輪值總監張杰對中新經緯稱,經顱磁輔助治療機器人是翔宇醫療自主研發的成果,它可以分為兩個部分,一部分是經顱磁刺激,一部分是將AI技術引入到理療過程,實現機械臂的精準導航。而后者是該產品的主要亮點之一。
張杰說:“使用傳統機器進行經顱磁刺激治療時,病人可能會不自覺地轉動頭部,導致治療區域發生偏離,會出現治療效果減弱甚至無效的可能。而使用經顱磁輔助治療機器人,患者躺在椅子并戴上治療帽后,機器人會通過雙深度攝像頭對患者頭部的治療靶點進行精準定位,當攝像頭識別到患者出現頭部位移時,會通知機械臂去識別新的坐標,自動進行跟蹤與追隨,防止脫靶,從而來確保整個治療過程的精準、有效。”目前,該款機器人已經設置了70多個治療處方。
翔宇醫療董秘助理史曉夏對中新經緯介紹,翔宇醫療去年成立了上海機器人子公司并建成“康復、養老機器人研發中心”,已開發出AI中醫理療機器人、腦機接口+運動康復機器人等10余款產品。
史曉夏還稱,翔宇醫療還承擔了“失能老人智能照護機器人系統關鍵技術及產品開發”及“工信部鏈主項目”等4項機器人領域的國家重大科技攻關項目。在腦機接口方面,翔宇醫療目前以非侵入式康復設備為主要方向,產品以精神心理、腦電采集裝置、主動訓練等為主,多款產品已進入注冊程序,首款腦機接口精神心理系列產品已具備院外市場的可售條件。
“玩著游戲就把康復訓練做了”
張杰加入翔宇醫療已有13年,他稱,早期康復醫療器械,是以滿足基本功能為主,而隨著產品和科技不斷迭代升級,滿足智能化、大數據化、云服務化越來越成為發展趨勢,最大化節省醫護人員的操作時間,以及增強患者的治療體驗感。他說:“這就是AI賦能康復醫療器械的意義所在。”
從康復醫療產業來看,張杰觀察到,康復醫療器械行業的同行都在圍繞著專科專業的需求進行產品開發,盡管每個廠家都會有一些側重點,但產品的智能化、便捷化、便攜化以及增強人機互動等,是優秀產品的普遍特征。
在康復裝備展覽中心,中新經緯重點了解和體驗了翔宇醫療的幾款機器人產品,它們體現出的人機互動特點,讓枯燥的康復訓練變得相對有趣。
翔宇醫療智能輔助行走機器人。來源:受訪者供圖
中新經緯體驗智能輔助行走機器人時發現,將設備穿戴上后,可以雙手扶著機器人進行行走鍛煉,其動態減重功能根據行走狀態,自動調整減重比例,減輕身體行走時需要支撐的重量,這對于缺乏控制能力、下肢行走困難的患者而言,可以更便于行走,在更接近正常行走的狀態下進行訓練。同時,該設備還能增加行走阻力,讓行動不便的人進行康復訓練,更快地恢復行走能力。
此外,智能輔助行走機器人還增加了VR虛擬場景訓練功能,能進行人機互動,通過戴上VR眼鏡,可以看到一些動畫場景,通過捕捉蝴蝶等游戲,讓患者在游戲過程中身臨其境地完成各種場景訓練。
沉浸式上肢康復機器人,則是對一些神經損傷、上肢骨折、肌肉萎縮或無力的患者提供康復訓練的產品。該設備由一個大屏幕和兩只機械臂組成,患者將雙手固定在兩只機械臂上,通過模仿水上劃船槳的動作,大屏幕則同步播放劃船動畫,沉浸式完成上肢鍛煉。“通過增加互動性,患者玩著游戲就把康復訓練做了。”康復裝備展覽中心的工作人員說道。
翔宇醫療在2024年中報中稱,該公司自有產品包括康復評定設備、康復訓練設備、康復理療設備、康復輔具、康復護理設備,已形成20大系列、600多種自有產品結構。翔宇醫療近日發布的業績預告顯示,預計公司2024年實現營業收入7.3億元至7.5億元。
產品的升級與豐富,得益于研發費用的持續投入。翔宇醫療2024年三季報披露,2024年1-9月,公司研發投入合計約1.04億元,同比增長42.77%;研發投入總額占營業收入比例約為20.55%,同比增加7.09個百分點。
張杰表示,科技創新引領型企業,需要進行高強度的研發投入,并不斷吸引優秀的人才加入,才能讓公司在中長期保持持續收益。
康復產業前景如何?
2024年1月發布的《國務院辦公廳關于發展銀發經濟增進老年人福祉的意見》第十六條提出,大力發展康復輔助器具產業。推動助聽器、矯形器、拐杖、假肢等傳統功能代償類康復輔助器具升級,發展智能輪椅、移位機、康復護理床等生活照護產品。擴大認知障礙評估訓練、失禁康復訓練、用藥和護理提醒、睡眠障礙干預等設備產品供給。
史曉夏認為,康復醫療器械產業是銀發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一定程度上解決了“一人失能 全家失衡”等問題,康復醫療產業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康復醫療能夠縮短患者的住院周期,提高醫療機構的運營效率,使有限的醫療資源得到更合理地分配。通過康復治療,老年人能夠更快恢復自理能力,減少對長期護理和醫保基金的依賴,從而減輕社會保障體系的壓力。
畢馬威、中國非公立醫療機構協會于2020年5月聯合發布的《康復醫療趨勢引領新藍海》中預測,到2025年,中國醫療衛生機構康復服務總收入將達到2207億元。就康復醫療器械的市場規模而言,據弗若斯特沙利文數據顯示,中國康復醫療器械市場處于快速發展期,預計2026年的市場規模將達到941.5億元。
“以前康復醫學發展不充分,康復主要依靠人工訓練,缺乏定量分析指標,現在智能康復設備在臨床使用率提高,通過大數據、AI等技術,患者可以通過玩游戲等方式進行康復,患者接受度提高,智能康復設備也給予患者更多視聽刺激。”對于當前康復設備的升級,北京一家康復醫院康復科主任對中新經緯分析道。
北京中醫藥大學衛生健康法治研究與創新轉化中心主任鄧勇接受中新經緯采訪時指出,中國老年人群體的健康問題使康復需求持續增長,同時,心腦血管疾病、癌癥等慢性病發病呈上升趨勢,大量術后患者也需要康復,為智能康復設備提供廣闊市場。此外,技術在推動康復設備創新,人工智能、大數據可實時監測患者狀況、調整治療方案;虛擬現實和增強現實技術讓康復訓練更有趣、更有針對性;可穿戴設備與物聯網結合實現數據共享,生物反饋技術能幫助患者更好掌握訓練方法。
從發展方向來看,鄧勇提到了三點,一是智能化與個性化深度融合,未來智能康復設備將更智能,能更精準地分析患者數據,提供高度個性化的康復方案,甚至根據患者實時狀態自動調整治療參數。二是多技術融合應用,將有更多的新技術應用于智能康復設備,如5G技術實現遠程康復醫療,腦機接口技術使設備與人體神經系統更緊密結合,為癱瘓等嚴重疾病患者帶來希望。三是家庭與社區康復普及,隨著技術發展和成本降低,智能康復設備將更易于使用和操作,越來越多地進入家庭和社區,構建家庭—社區—醫院三級康復體系,方便患者隨時隨地進行康復訓練。
海南博鰲醫療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鄧之東對中新經緯表示,智能康復設備主要受益患者群體包括老年群體、術后及創傷恢復患者、慢性病患者、殘疾人群體、亞健康人群等。未來,智能康復設備將更加依賴AI大數據,朝著智能化、個性化、家庭化、遠程化、普惠化等方向發展,多技術、跨學科、國際化融合協作,從“輔助治療”到“主動健康管理”“醫、康、養”一體化、全生命周期閉環發展。
(更多報道線索,請聯系本文作者薛宇飛:xueyufei@chinanews.com.cn)(中新經緯APP)
(文中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中新經緯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責任編輯:魏薇 李中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