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經緯3月28日電 (宋亞芬)近期,光伏行業全產業鏈產品價格出現上漲,而且產品供貨緊俏,大尺寸組件多數已經缺貨。
“搶裝潮”推動光伏價格回升
對于光伏產業鏈的這一輪漲價情況,賽迪智庫集成電路研究所新能源研究室主任江華在接受中新經緯采訪時表示:“產業鏈價格并非各環節走勢完全一致,與距終端需求的距離、各環節庫存水平等因素均有較大關聯。”
江華認為,光伏產品價格上漲是多種因素導致的。一方面,年初發布的《分布式光伏發電開發建設管理辦法》《關于深化新能源上網電價市場化改革促進新能源高質量發展的通知》兩項重要文件,均明確了“新老劃斷”原則,使得4月30日、5月31日成為搶裝節點,推動產業鏈價格上漲;另一方面,自去年下半年以來,行業供需市場的階段性調整使得業內企業主動調降開工率、出清庫存,到今年一季度已取得一定成效。此外,行業對于推動自律發展,不低于成本競爭的呼吁也取得了廣泛共識,在價格上得到了反映。
華創證券研究所電力設備新能源組高級研究員盛煒也認為,光伏產品價格的回升與光伏裝機的搶裝有關。“由于短期供給增量有限,需求好轉,所以產業鏈價格出現上漲,預計3-5月光伏需求將持續向好。”
光伏價格是否見底?
隨著價格的回升,盛煒預計,今年第一、二季度光伏行業盈利會逐步好轉,部分優秀企業有望在二季度實現盈利。而行業整體實現盈利可能還需要一段時間。
不過,江華表示,當前的價格上漲只是一定程度上修復了業內企業的利潤水平,價格漲幅僅僅達到讓企業“不虧現金”的水平,并沒有恢復到能夠覆蓋全成本、讓企業有合理凈利潤的水平。此外,在供給側,產能出清整體上還有待提速;在需求側,也存在一定不確定性。
江華提醒,在搶裝節點過后,兩項政策對增量項目而言,將使得電站收益測算更加復雜,提高了投資決策難度及對運營單位的要求,從而增大了投資預期的不確定性。
盛煒則表示,供需是否從根本上達到平衡還有待觀察,要看搶裝結束后的需求情況。但他認為,光伏價格基本已經見底,持續降價的概率偏小。
此外,江華指出,從年初兩項政策的發布到各省實施辦法的出臺,中間有一定時間差,其間投資單位不敢輕易決策,或存在較強的觀望情緒,這也可能影響裝機增長。
光伏產業發展如何回歸正軌?
如何才能讓光伏產業發展回歸正軌?對此,江華認為,除供給側調控外,還要在需求側持續挖掘新空間,抓住全社會用電綠色化轉型的戰略機遇,進一步推動對綠電直供、源網荷儲一體化等場景的規模化發展,促進光伏與氫能、儲能、新能源汽車等產業的進一步耦合。行業也需要盡快適應當前形勢,探索出在電力市場機制下行之有效的盈利模式。
盛煒則認為,“供需關系平衡,要么靠供給端產能出清,可以靠政策出清也可以是市場化自然出清;要么就是靠需求的增長,目前來看全球光伏裝機每年還是有比較穩定的增速。”
從監管層面,江華指出,下一步要徹底理順光伏行業供求關系實現平衡,堅持市場主導與政府調控引導并行,營造光伏行業良好的發展環境。尊重企業的市場主體地位,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但在市場失靈時,政府應充分發揮宏觀調控作用,在產能端解決同質化產能重復建設的問題;通過引導、規范、監管等方式對行業發展環境進行充分、有效塑造,包括強化規范行業發展的引導性政策、加強光伏產品質量監督抽查、落實懲戒措施、加強知識產權保護等。同時要嚴格落實國務院《公平競爭審查條例》,嚴肅查處地方違規補貼和資金支持,優化營商環境,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形成公平競爭的環境。尤其要防范地方政府不合理的救市行為,防止地方政府對本應出清的產能進行“輸血”。此外,要堅持創新驅動,鞏固我國光伏產業技術競爭優勢,同時以技術創新帶動場景創新,挖掘行業新需求。(中新經緯APP)
中新經緯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責任編輯:張芷菡
【編輯:付健青】